新闻中心

联奕科技协办2023年广东省高校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会议

阅读次数:

2023年5月19日下午,由广东省本科高校教育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承办、联奕科技协办的“广东省高校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会议”在广州大学举行。


会议采用现场+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为主题,聚焦高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总结和交流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与模式,增进优秀成果的分享与推广,共同探索和推进形成具有湾区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广东省高校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助力广东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来自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80余所院校的150余位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现场参加了会议,1100余人次线上收看了会议直播。广东省本科高校教育技术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学波、广州大学知识工程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杜玉霞分别主持了开幕式和报告环节。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广东省本科高校教育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慕雄,广州大学副校长周云分别线上及线下为本次会议开幕致辞。三位领导在致辞中均高度重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智慧教育新生态建设,倡导我们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深入推动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应用。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4位业内专家教授先后发表了主题报告,报告议题覆盖教学设计、课堂革命、教师数字素养、人才培养等智慧教学领域,展现了最新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和进展,传递出智慧教育的未来信号,倾力提供多维度、有价值、可持续的“智囊宝典”。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授、国家教学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李绍中作了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报告,李校长分享道:“不能用昨天的方式将今天的学生培养为明确的人才。”通过构建教学目标有度、教学内容有用,教学环境和资源有力,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方法有趣,教学评价和改进措施有效的“六有”课堂,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师生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应用面低等问题,推动“课堂革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广州大学实验中心、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广东省大学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谷岩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校园建设》报告中,围绕广州大学打造一校三园“互联协同”、虚实空间“孪生融合”的智慧型校园这一目标,从顶层设计、信息化新基建、互联网+校务服务、泛在智慧学习空间建设方面阐述了学校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服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并对当前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教学发展过程中一些疑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西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郭绍青在《从数字技术变革教学视角理解教师数字素养》报告中,从数字技术推动核心素养教育、重构教学关系与流程、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三大方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数字素养及其提升路径。


江南大学教授、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明选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报告中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征是素养为本、数智赋能、和谐发展。他提出了七条实现路径:1)育人目标:素养为本,培育终身发展力;2)学与教的职能: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3)育人内容:弹性多元,跨科综合;4)育人方法:多元互动、技术赋能、因材施教;5)育人场域:沉浸体验,虚实融合;6)教育评价:精准分析,面向过程;7)教育模式:5G+智慧教育重塑学与教的过程。


此外,联奕科技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CIO)舒畅博士也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智慧教学”新范式的实践探索》报告,他分享了联奕科技和中山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在教学数字化转型“新范式”上的探索实践。他还提到,驱动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连接”。如教学空间的连接(改变“教”的形态,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教学时间的连接(改变“学”的形态,异步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教学系统的连接(改变“管”的形态,数据同步、集中管控、场景感知),教学元素的连接(改变“评”的形态,视频督导、标签识别、师生画像),连接越深入,成效越明显。人才培养全过程多元融合,才能促进教学智慧化,育人精准化。并在现场演示了实验实训OMO能力改造的教学场景,从科技企业的角度为教学数字化转型贡献智慧。


教育数字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字中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方向。此次会议为全省智慧教育新生态的构建与教学数字化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搭建了平台,对于推动教学结构变革、教学模式重塑及教师能力发展,共同推进广东省高校教育数字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返回列表